河南开封信息网

中企在美投资降温 专家:国内监管与国际形势导致|中国企业

  中企在美投资降温

  来源:北京商报

  中美贸易战的另一端,中企赴美投资并购正面临新的“路障”。6月2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拟出台投资限制措施表态:“我们注意到美方关于拟出台投资限制措施的消息,正在密切关注,并将评估对中国企业的潜在影响。”随着美国政策收紧,中国监管层加强管控大额主业之外的非理性对外投资,此前火热的中资企业在美跨境并购自去年开始降温,经历了从沸点到冰点的转变。

  战火蔓延

  根据此前白宫声明,美国将于6月30日出台有关限制中国赴美投资的措施。受到特朗普政府或对中企采取更多投资限制措施的影响,当地时间6月25日,美国股市遭遇重挫,纽约三大股指收盘下跌。美国东部时间6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会见国会议员时表示,可以依靠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来解决“美国科技被盗”的问题。美国媒体分析指出,这或许意味着特朗普放缓使用直接措施限制中国对美投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中资企业对美投资为美方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税收,也为美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带来了资金和市场渠道。我们希望美方能客观看待企业的商业行为,为中国企业在当地开展投资活动创造良好、公平和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在美投资的中国企业也感受到美国贸易政策和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寒流”。长期追踪中国在美投资的荣鼎咨询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在美直接投资同比大幅下降92%至18亿美元。

  美国中国总商会上周发布的《2018年在美中资企业商业调查报告》显示,60%的受访企业最担心特朗普政府对进口产品征收高关税,14%的受访企业认为特朗普政府增加贸易壁垒可能会导致它们减少在美投资。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为促进美国当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特朗普政府则在考虑出台新的措施限制中国在美投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经商处公使朱洪对此表示,美国宏观政策环境正成为中国企业家把对美投资热情转变为现实投资的重要考量。他说:“美国一方面希望吸引外国投资者增加对美投资、扩大美国就业,另一方面又加大对投资的限制,这样不对称的信息可能会让中国投资者感到无所适从。”

  朱洪认为,中美两国在双边经贸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双方应该有耐心和信心,增强理解和互信,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而不应该动辄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单边行动,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他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不是零和博弈、你赢我输,而是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双方应在良性竞争中不断做大中美合作蛋糕,实现互利共赢。

  从沸点到冰点

  2017年之前,中企赴美一度火热,并于2016年达到巅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净额从2012年40.48亿美元涨至2016年169.8亿美元,翻了4倍有余。《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企对美投资流量同比增长111.5%。

  在活跃的全球并购市场中,中资企业跨境并购交易出现激增,交易规模和数量都令全球并购市场侧目。2012年,万达并购了全美第二大院线AMC,海外收购及投资总额一度超过2300亿元;2014年,安邦收购纽约核心地标华尔道夫酒店,19.5亿美元的收购价创下了美国酒店业历史之最;2016年,海航集团以6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科技公司英迈。

  来自全球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中资企业在2016年宣布完成或已接近完成的跨境并购交易金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261亿美元,是2015年的两倍多。其中,中国化工收购瑞士种子及生物技术农业综合企业先正达(Syngenta AG)的交易规模达到469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资企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

  过去几年,中国大幅放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等领域的限制,借此来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因此,中资企业跨境并购规模激增也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海外投资审批制度的简化。

  2013年11月修订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对海外投资的审批作了简化。据此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只有中方投资额10亿美元以上或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或敏感行业的对外投资才需核准,其他项目只需备案。

  此后几年,中资企业跨境并购交易规模和数量逐渐攀升。美国商务部官网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中方在美直接投资交易量达51.2亿美元,而2016年仅四季度就达到了102.7亿美元,全年更是高达254. 5亿美元。

  然而2017年的“301调查”将中企在美投资的势头截断。今年3月美国祭出了拟对部分中国进口商品征税和限制中国在美技术类投资的组合拳。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301调查的单边主义做法,希望美方取消不应有的贸易限制,提高供给能力,给予中国商品和中国投资公平公正待遇,推动两国经济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与此同时,监管层对海外非理性投资风险更加关注。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外管局四部门就对外投资表示,密切关注近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2017年前两个月中资企业跨境并购逐渐开始冷清起来。6月20日,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发布报告,2018年前5个月,中国对美国展开的并购和绿地投资等直接投资金额仅18亿美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超过90%,为过去七年来最低水平。除了新增的交易规模显著下降,已达成收购协议待完成的并购交易也出现更多不确定性。

  降温的另一面

  而在跨境并购中可能存在的资产转移现象也受到监管层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2016年三季度资本账户达到创纪录的2075亿美元逆差后,监管层对企业海外投资的管控逐渐收紧。

  对于中企赴美投资降温的原因,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竞争法中心秘书长黄晋认为,主要包含两方面,国家安全审查方面,美国的部分行为对中国的限制要高于其他国家;法律方面,美国的劳动力保护制度、环境保护法等要求均高于中国,这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实际上是一种隐形门槛。

  在随后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政策中,防范各种风险也被反复强调。2017年1月7日,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强调战略规划引领、坚持聚焦主业,明确央企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称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体育俱乐部非理性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行事。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仍然支持以战略性并购为目的的跨境并购交易,管控主要针对大额非主业的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

  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谈2017年1-9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时也表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的5159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780.3亿美元,同比下降41.9%,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进一步有效遏制。

  “除了美方的苛刻条件之外,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商务部研究院区域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透露,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的国际运营能力仍处于上升阶段,存在国际人才储备不足、对美国市场了解不充分、谈判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国际投标运作等方面仍需积累经验。

  不过,从并购市场参与方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资本投资已经发展到需要通过跨境并购来提升收益的阶段,产业发展也需要通过跨境并购进行完善和升级。有分析称,中国的企业和资本正在走向全球,这个趋势会持续下去,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也有企业开始寻找跨境并购新的融资渠道。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常蕾/文 代小杰/制图

责任编辑:孙剑嵩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373073.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