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信息网

低分读名牌大学的捷径爆火 超级中学会“垄断”强基计划吗?

2021年高考强基计划录取已经结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36所参与该计划的“双一流”大学不仅完成了招生计划,且招生人数比去年有较大增长。

强基计划在首次招生的2020年意外遇冷,除清华大学外,部分大学没有招满,不得不大幅降分、二次选拔。

专家认为,今年强基计划火爆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家对基础学科的重视程度继续提升,学生更愿意学习基础学科;另一方面在于各高校调整了招生机制,比如增加了招生学科、扩大了入围考生范围等。

不过,清华、北大等顶尖大学强基计划的招生渠道出现了过窄的迹象,直辖市、省会城市示范高中的学生占比过高,甚至有个别超级中学垄断了当地清、北强基计划指标。这固然有利于聚拢拔尖人才,但也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今年强基计划既完成了招生任务,又实现了扩招。图为强基计划四川省录取考生。IC photo

强基计划由冷转热

强基计划今年彻底火了。多位高校招生办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强基计划既完成了招生任务,又实现了扩招。

截至目前,两所大学公布了强基计划录取情况,南开大学实际招生149人,南京大学实际招生209人。

从各地情况来看,强基计划也都圆满完成任务。四川省共录取329人,比去年增加162人,增幅达97%。山东省共录取374人,比去年增加109人,增幅达41%。广东省共录取264人,录取人数大幅度提高。湖南省共录取317人。浙江省强基计划录取增幅达44.3%。

强基计划于2020年推出,由36所“双一流”大学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历史学、哲学等基础学科中招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旨在建立健全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有效机制。

然而,招生首年强基计划意外遇冷。清华、北大各有900个招生计划,清华大学录取939人,北京大学只录取842人。北京师范大学招生指标120人,但只录取了64人。

部分大学只能在入学新生中补招,比如招生计划210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补招46人、71人,招生计划150人的北京理工大学补招67人,招生计划120人的兰州大学补招65人。

“不少考生想进这些名校,但未必想进这些名校的强基计划专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

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强基计划在减少大学和考生自主自愿性基础上,模糊了双方真实的需求,还需要加上不能转专业的约定,于是出现了强基计划实施首年报名热,招生却“遇冷”的现象。

今年的情况完全不同。据新华社报道,北京理工大学招办主任徐建表示,今年学校有近4000人报考强基计划,最热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高考处处长王跃说,愿意学基础学科的考生多了,今年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

低分入名校的捷径

强基计划火爆的原因,首先在于基础学科越来越受重视。

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近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修订草案中增加了“基础研究”章节,规定建立基础研究稳定支持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在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中的比例,为基础研究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等。

在高中生眼中,基础学科也越来越得到认可。“近几年金融行业景气度不如以前,考生热衷报考的专业也从金融、经管变成了计算机、电子信息等,我们学校今年考进北大、清华的学生中,只有一人报考了经管专业。”华东某知名高中一位班主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医学今年就得到了高分考生的青睐。“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虽然薪酬高,但工作强度大,考生们对此也很理性,医学专业的就业面广,且尖端医疗领域的发展空间大,所以受到了欢迎。”这位班主任说。

强基计划火爆,还在于各大学普遍调整了招生机制。

首先,录取专业扩充。今年的理科专业更为细分化,比如有高校招收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专业,还有的高校以数学类、物理学类等专业类形式招生。还新增了力学、核工程和医学专业等。

这些专业都与“卡脖子”技术紧密相关,比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深造高端芯片、智能科技等领域。

其次,入围范围扩大。去年各大学一般按照分省分专业组计划数的3-4倍确定入围人数,即某专业招生计划如果是20人,那么报考该专业的前60-80人可以入围。今年各大学普遍将该比例调整为5-6倍。

这对考生有很大吸引力。由于入围范围扩大,导致大学校考入围分数线下降,有的大学甚至大幅跳水。根据各大学公布的入围分数线,一些省份高考成绩排在1万名开外的考生,竟然有机会入围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校考。

毕竟在最终的强基计划排名成绩中,高考成绩占85%,校考成绩占15%。这些高考成绩靠后的考生,还是有机会在校考中逆袭,从而找到低分入名校的捷径。

去年,强基计划确实让一部分考生以低分进了名校。一项对某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学生的调研显示,通过对比强基计划考生和高考统考考生发现,强基生的高考分数显著更低。

当然,随着考生越来越重视强基计划,竞争也将加剧。比如,山东大学今年在山东省录取的最高分考生,在全省排第552名,这是该校近年来在山东省录取的最高位次。而该考生报考了强基计划物理专业。

“保持充分优势”

高中也越来越重视强基计划,开始有针对性地培养强基计划考生。

山东省潍坊市近日召开了普通高中强基计划工作调度会,下发了《潍坊市拔尖创新学生选拔与培养机制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备考强基计划成为地方政府层面的举措。

上海名校华东师大二附中官微文章介绍,该校2021届学生近60%都报考了强基计划。华东师大二附中设立了基础科学实验班和理科综合实验班,“推动‘双一流’高校在我校设立联合培养基地,使学生在高校强基计划选拔人才时保持充分优势”。

北大、清华等超一流大学每年招收的本科生只有3000人左右,强基计划录取人数占全部新生的将近30%。

那么,入选强基计划的是些什么样的考生呢?

上述对某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学生的调研显示,强基生中男生、城市户口学生的比例分别为75.6%、93.2%,均高于统招生;强基生中来自全国重点/示范高中和省会/直辖市的比例分别为27.5%和46.6%,均高于统招生。

今年,南京大学在南京市录取的强基计划学生有15人,约占江苏录取总人数的32%。

华东师大二附中官微文章介绍,该校今年共有37人被北大、清华强基计划录取。而在去年,该校共有28人被清华、北大强基计划录取,超过两所大学强基计划在上海招生人数的30%。

上述某知名高中的班主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即使在知名高中如云的上海市,如果比一比考入清华、北大的成绩,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这几所名校也是遥遥领先。”

今年高考,华东师大二附中共有59名学生考入了清华、北大,该校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一共才341人。

这样的现象不只发生在上海。湖南省教育界人士透露,今年清华、北大在湖南省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几乎被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大附中这“四大名校”所垄断。

在2020年高考中,湖南师大附中的竞赛班有12人保送清华、北大,18人被清华、北大强基计划录取。

一旦超级中学在顶尖大学强基计划的录取份额占比过大,意味着拔尖人才的遴选范围过窄,并不利于人才培养和教育公平。

尤其是各大学强基计划一般实行本硕博连读,从本科到博士都在同一所大学度过。在2020年底召开的“从自主招生看强基计划”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卢晓东就指出,本硕博连读不具有实践价值,“本研一体”模式蕴含人才成长的线性思维,是天真和未经审辨的,应强调校际流动的重要作用。

卢晓东团队对国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院士群体的统计分析发现,仅19.1%的院士在同一高校接受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他认为,“学缘异质性”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具有关键价值。

储朝晖认为,从未来高考招生的发展方向来看,不论是高等教育发展潮流,还是人才培养的自然规律、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都应该被提倡和尊重。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383853.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