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信息网

络病理论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记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

络病学说作为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络病发病特点、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及治法方药的应用理论。由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带领的以中医为主体、中西医结合专家团队,致力络病研究40年,践行了“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和“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成为新时期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的典范。首次系统构建“络病证治”,形成了围绕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和围绕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的“气络学说”两大学科分支方向,先后出版《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专著,均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为络病学科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理论创新指导临床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基于临床开展创新药物研发,实现产学研高效转化,先后获得6项国家科技奖励,其中“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该年度医药卫生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微血管重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突破微血管病变难题是当前国际医学领域重大课题

心、脑、(糖)肾等微血管重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有研究显示我国大约有3.3亿心血管患者,每10秒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我国每 5 位死亡者中至少1人死于脑血管病,≥40岁脑卒中患病人数达1242万,每年196万人因脑卒中死亡。我国1.14亿糖尿病患者当中,糖尿病肾病患病率达30%~50%。微血管损伤是急性心梗无再流核心机制,也是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梗面积扩大的重要因素,以及糖尿病肾病核心发病机制。微血管病变是心、脑、(糖)肾临床重大疾病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成为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未突破的难题。

针对微血管病变,目前临床上没有统一、公认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有足够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研究。纵观中医药两千年的发展史,证实学术理论创新是中医发展内在动力,理论创新不足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亟需中医理论创新开辟上述重大疾病的有效治疗新途径。

首次构建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是中医学术理论的重大原创

“经”“络”源于古代水利学概念,经是人体中运行气血的主干,络是从主干分流而出,如同灌溉田间的沟渠。经脉分为经络与脉络,经络运行经气,脉络运行血液,首次构建脉络学说,形成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新理论学说,提出主要研究领域,脉络病变发生发展、辨证治疗规律,提出其核心内容——营卫理论,建立“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提出“调营卫气血”用药规律,基于中西医解剖和功能认识,提出“孙络-微血管”概念,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微血管病变理论结合点。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评价:“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总结“调和营卫气血”用药规律,通络药物体现调营卫治疗原则

脉络学说核心内容——营卫理论揭示了血管病变在生理、病理、治疗、转归不同阶段的内在规律。通过挖掘汉至近代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2487首方剂,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为指导分析历代医家治疗脉络病变用药规律。发现以桂枝调卫气、芍药和营血为代表药物,并调卫气营血,视营、卫、气、血、虚、实、通、滞而加减。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性药物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均体现了调营卫气血用药规律,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系统阐明通络药物微血管病变防治作用机制,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

在项目研究中利用动态可视化技术揭示“孙络-微血管”四类微观病理特征为绌急、疏失、瘀阻、滋生,通络药物干预有效改善微血管病变。围绕心脑糖(肾)微血管损伤相关重大疾病,揭示通络药物改善微血管血流灌注,保护组织细胞,改善脏器功能是治疗心、脑、(糖)肾重大疾病共性机制。建立心脑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揭示通络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是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

循证医学研究解决国际心血管领域系列临床重大难题

采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解决四大临床难题,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再流,缩小心梗面积、改善心功能,疗效提高20%,在解决国际心血管界这一难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减少室性早搏的同时改善心功能,为这一国际临床难题提供新的治疗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早,在减少室早的同时提高心室率,填补了快慢兼治、整合调律药物治疗空白;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西医国际标准化治疗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提高临床疗效16%,减少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该研究发表在国际循环顶尖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编辑部评论: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被评为该杂志年度学术亮点。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心脏研究中心主席、《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安东尼教授合作开展芪苈强心胶囊实验与临床研究。

上述循证研究被《自然综述•心脏病学》《循环研究》等国际权威杂志给予肯定性评述,国际媒体广泛报道。《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编辑部评论: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被评为该杂志年度学术亮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安东尼教授评价:“芪苈强心临床研究非常令人振奋……取得了非常鼓舞人心的结果”。通络药物先后40余次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等发布的权威指南、共识、教材,受益患者亦给予高度评价。

新冠疫情下心脑血管病患者更应注重血管保护

在当前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属于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而且新冠感染患者也容易留有心脑血管后遗症,导致血液、血管、心脑组织的损伤,这类人群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新冠感染的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患者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将会大大增加重症及死亡风险,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络代表性药物通心络胶囊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其具有血液-血管-组织三重保护作用,通过血液保护,有效降低血脂,抑制炎症反应及增强纤溶功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有效改善血液流变状态,防止血栓形成;血管保护方面,可保护血管内皮结构,维持内皮细胞完整性,保护紧密连接,改善内皮屏障功能,有效稳定抑制易损斑块,解除冠脉痉挛;基于微血管保护的缺血组织保护,可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新冠感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更应积极治疗,多年来,中西医领域的研究者在全国多家研究中心,纳入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包括频发性室性早搏伴或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合并心衰、阵发性房颤、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等开展了多项循证医学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可以减少室性早搏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数,对于合并心衰的患者,还可改善其心功能;能有效减少房颤发作次数,缩短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增加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患者心室率的同时可以减少室早次数,同时还可改善心慌、气短、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安全性良好,成为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的优选。近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问答(第一版)》中,推荐参松养心胶囊用于新冠感染康复期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患者。

综上,随着中医络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围绕血管病变这一学科分支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通络代表药物通心络、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临床优势,结合目前新冠感染后出现的胸闷、心慌气短、乏力等人群,更应重视心脏发出的“信号”,及时发现并科学治疗,在积极进行卫生防护的前提下,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通络药物治疗,时刻卫护好我们的心脏。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419373.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