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刚刚,央行回应热点:汇率、房地产、金融监管…)
10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金融数据,并召开2023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638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2.31万亿元,同比少增1764亿元。
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0.3%、9%和10.9%。
会上,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围绕前三季度信贷社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人民币汇率、商业银行维持合理利润、房地产金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等热点问题做出回应。
邹澜对9月金融数据评价“总体不错”。他表示,政策组合拳效果持续显现,经济金融循环不断畅通。金融支持稳固有力,金融数据总体不错。9月新增贷款较7月、8月增长势头明显回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速维持10%左右的较高水平;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回升明显,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继续快于全部贷款。经济运行新亮点新变化明显增多。供给加快恢复,总供求更趋平衡。
“总的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依然坚实,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观察前期政策效果,加快推动政策生效。货币政策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还有充足空间和储备,将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为激活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邹澜称。
前三季度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阮健弘总结称,前三季度金融数据显示,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为经济回升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总量看,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33万亿元,同比多1.41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9.75万亿元,同比多增1.58万亿元。
从结构看,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2%,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7.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4.2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7.7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3.2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6107万户,同比增长13.3%。
从利率看,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5%,比上年同期低14个基点。9月末,存量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9%,比上月末低42个基点,取得了显著的下降幅度。
今年以来,人民币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阮健弘表示,分结构看,企业贷款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较多,为稳投资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前三季度,企(事)业单位的新增贷款是15.68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是贷款增加的主力军。
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11.88万亿元,同比多增3.23万亿元;短期贷款新增3.99万亿元,同比多增7117亿元;票据融资减少3355亿元,受上年高基数的影响,上年同期票据融资增加了2.5万亿元,所以票据融资同比减少较多。住户贷款保持同比多增。前三季度,住户贷款新增3.85万亿元,同比多增3499亿元。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在上年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多增,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阮健弘表示,从结构上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大。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9.52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二是表外融资有所恢复,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多增较多。三是政府债券融资保持平稳增长。四是企业直接融资有所减少。
谈汇率
邹澜在回答证券时报记者关于中美利差对汇率影响的提问时表示,人民币汇率总体没有偏离基本面,人民币对其他非美元货币走势偏强。中美利差倒挂不是新问题,近两年来中美货币政策走势分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已经在市场化价格中体现;从总趋势看,未来中美利差将逐步回归正常,近期市场已经在逐步消化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完整信息,中美利差将逐步恢复至正常区间,这也将有利于支撑人民币汇率。
邹澜提醒,经营主体还是要坚持汇率风险中性原则,在中美利差倒挂背景下,我们注意到有些机构和企业出现了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的倾向,没有充分估计汇兑风险,一旦汇率形势出现变化可能会面临较大风险。市场经营主体还是要立足主营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不要赌汇率。
“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很多,中美利差是其中之一。汇率走势根本取决于经济基本面。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和金融市场开发步伐加快,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和避险属性显现,跨境资金流动能够自主均衡。总的看,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邹澜称,人民银行将把握内外均衡,坚持以我为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既注重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也坚决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谈房地产金融
邹澜表示,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适时调整优化政策,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8月下旬以来,央行密集实施了一系列利率政策,发挥好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的积极作用。利率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其中包括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工作已基本接近尾声。”邹澜称,目前,绝大多数借款人均已第一时间享受到了实惠。9月25日到10月1日实施首周,有98.5%符合条件的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完成下调,合计4973万笔、21.7万亿元。调整后的加权平均利率为4.27%,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对于其他还需借款人提供证明材料、银行予以认定的情况,主要银行也将在一个月内完成调整。
邹澜表示,存量房贷利率降低,明显减少了利息负担,降低了提前还贷的动力,增加了投资和消费的信心和能力,特别是对前期在利率较高时购房的工薪阶层和个体工商户,效果尤为明显。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显著影响整个合同期限的利息支出,预计此项措施的效应将持续发挥,并逐渐惠及整个经济运行。
此外,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发放方面,邹澜透露,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高频数据显示重点城市交易活跃度有所上升。从信贷数据看,9月主要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较上月多增1000多亿元,保持明显回升态势。
谈银行如何保持合理利润
利润是商业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来源,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保持稳定增长,但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速有所下降。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2.6%,增速较上年同期低4.5个百分点;净息差1.7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这种情况下,既要保持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又要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必须提高利率政策的针对性和协同性。”邹澜称,利率政策协同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银行保持合理利润和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两个目标的兼顾实现,央行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例如,加强贷款利率自律管理,针对有部分银行对大客户发放极低利率贷款,通过加强自律约束,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强化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准作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同时,适当保障银行资产的合理收益,促进信贷资源更多配置到中小微企业领域;对协议存款等利率相对较高的负债产品也可以进一步研究强化自律规范。
邹澜强调,商业银行保持合理利润应更多借助市场发展、业务创新等途径,持续兼顾好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目标。央行将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支持银行更好实现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谈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9月22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认定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
李斌表示,这2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资产规模合计占到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61%,占到金融业总资产的55%,它们规模比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性比较高,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联性比较强。
“系统重要性银行经营稳健,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就有坚实的基础。因此,评估认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并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更高的监管标准和监管要求,对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具有重要意义。”李斌称,当前系统重要性银行经营总体稳健,在金融体系中起到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今年6月末,系统重要性银行平均不良率是1.2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是10.57%和15.65%,拨备覆盖率达到246%,保持了较高的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
李斌透露,总的来看,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认定和附加监管工作的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已经完成公开征求意见等相关程序,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正在积极推进有关工作,稳步扩大宏观审慎管理的覆盖范围。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发挥好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合力,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不断夯实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428584.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