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经开区专精特新企业图谱:北京广州青岛经开区位居前三,大连沈阳经开区跻身前十)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于长洹 实习研究员 陈沛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各地竞逐焦点。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先后公示了3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我国未来5年要培育形成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千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从这一意义来看,专精特新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也将是我国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型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产业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要孕育地和栖息地。它们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发展上孰强孰弱?依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它们在哪些产业“赛道”上快速奔跑?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聚焦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前20的经开区,对它们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产业方向和主要政策举措进行深入梳理分析,力图发现其中亮点与规律。
从20个经开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看,北京经开区位居榜首、广州开发区次之,二者构成第一梯队,领先优势显著;从区域分布看,北方的经开区表现强势,占据榜单前10中的7席;中西部地区的经开区虽然基本处于第三梯队,但正呈现出加速追赶之势,未来潜力可期。
北京广州青岛经开区居前三
20个经开区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北京经开区,一共有38家,这一表现优于其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排名中第4位的成绩。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3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北京全市共有264家企业入选,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具体到北京市各区,北京经开区的上榜企业总数排名第二,占北京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13%。
盛产背后是北京经开区对创新型企业的体系化、精准化培育。今年5月,北京经开区启动“雁阵企业”5年倍增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底金种子、展翼、瞪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总数较2020年底翻一番,形成具有经开区特色的创新雁阵体系,并为此将配套大数据遴选、管家式服务等举措。
广州开发区则拥有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居排行榜第二,与其综合发展水平排名一致。目前,广州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2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位列全国经开区第二位和第三位。
广州开发区已逐步崛起为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主战场”和科技创新“主引擎”,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肥沃土壤。2020年广州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前三。
值得关注的是,20个经开区中,仅北京经开区和广州开发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30家,构成了榜单中的第一梯队。
此外,青岛经开区为22家、烟台经开区为18家、大连经开区为15家、西安经开区为15家、天津经开区为13家、沈阳经开区(中德经开区)为11家、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为11家、苏州工业园区为10家,构成第二梯队。
榜单中排名前10的经开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均超过10家。
从现有结果看,一个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多少并非完全正相关。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自2016年商务部开展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以来连续五年“摘冠”,但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行中,苏州工业园区仅在中游水平。
相反,综合发展水平相对靠后的大连经开区、沈阳经开区、成都经开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却“逆袭”。大连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全国第20位、沈阳经开区第19位、成都经开区第18位,但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大连经开区却排名第5,沈阳经开区和成都经开区均进入前10。
东北多个经开区表现抢眼
出乎意料的是,虽然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南方经开区占据优势,但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却出现少有的“北强南弱”现象。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若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看,位于北方的经开区占据了7席,南方的经开区仅占3席,但从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10强名单看,北方的经开区占4席,南方的经开区占6席。
也就是说,两个榜单出现了“倒挂”。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一方面,这与北方的经开区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密切相关,数据显示,天津经开区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北京经开区达到4371亿元,烟台经开区、青岛经开区均超过了2000亿元;另一方面,近年来,北方的经开区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快集聚发展的态势,也充分反映出其营商环境的有效改善。
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榜单的前15名中,北方经开区身影增多,大连经开区、西安经开区和青岛经开区进入前10名。这也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互为印证。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发展,对地方营商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强化产业基础支撑力的同时,加快提升营商环境的吸引力,服务好并集聚更多优质企业,将成为地方发力的关键。
事实上,当前不少北方经开区都打出了一套自己的“组合拳”。
例如,对于构建产业生态,不少经开区注重通过引进头部企业,带动大量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大树带动小树一起成长,从而打造新产业“热带雨林”。
以青岛经开区为例,青岛经开区所属的青岛西海岸新区,2020年“四新”经济增加值1149亿元、占GDP比重为32%,“四新”企业达69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74家,战略性新兴企业102家,服务业企业222家,形成汇聚之势。
再如,加快以开放聚资源、促发展。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经开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也往往较多。
以烟台开发区为例,通过实施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国际招商产业园“三园”建设,逐步形成对外开放新引擎,也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注入动能。今年上半年,烟台开发区累计引进韩资项目19个,合同利用韩资1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东北地区的经开区表现十分抢眼,大连经开区和沈阳经开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跻身榜单前10,分别位居第5位和第8位,而二者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20强排名中均不突出。
仍从开放发展特别是加强招商引资的角度看,沈阳经开区(中德经开区)通过强化与德国工业4.0的对接,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效,中德园建成5年来,围绕汽车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引进宝马等362个高质项目,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总投资约1200亿元,成为创新发展引擎。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沈阳经开区、大连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均突破8000万美元,形成了较为良好的招商引资态势。
大连经开区在全国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和实力均不靠前,但正迎来新一轮加速发展期,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4%。从《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来看,大连经开区的排名高居全国第6名,也在北方地区的经开区中位列第一。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北方地区经开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的有力增长,就是发展机遇显现和营商环境改善的生动注脚。随着东北全面振兴中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视和推进,“投资不过山海关”正在成为历史,由此带来的创新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和汇聚,将为东北创新发展构筑新的强大动能。
中西部经开区潜力可期
西安经开区拥有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大连经开区并列第5位,优于其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全国第15的成绩,也位列中西部经开区第一。
同样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成都经开区、长沙经开区、合肥经开区紧随其后,所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排名第8、第11和第12。
目前中西部经开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除西安经开区和成都经开区超过10家外,其他均处于榜单第三梯队,与东部地区的经开区相比还有着一定差距。
不过,从这些中西部经开区所在城市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却存在一定领先优势。例如,西安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第11位,长沙紧随其后。这些中西部城市近年创新发展势头勇猛,也各自在先进制造业细分领域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例如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西安的航空产业集群、合肥的智能语音产业集群等,中西部经开区仍具巨大发展潜力。
以西安经开区为例,作为西安市行政中心和“北大门”,西安经开区综合实力位列国家级经开区中第15名,西部第一名。经过28年发展,西安经开区累计入区企业6万多家,是西部地区世界500强和央企投资最密集区域之一。该区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西安全市22%。
长沙经开区在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方面同样具有深厚产业基础:今年1-7月,长沙经开区技工贸总收入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1%。今年预计可新增2家产值过100亿元和1家产值过50亿元工业企业。
合肥是近年强势崛起的“明星”城市,成功背后有合肥经开区产业的坚实支撑。合肥经开区以不到合肥3%的国土面积,为这座城市创造出30%左右的工业产值和进出口量、近15%的GDP,是合肥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之一。目前,合肥经开区拥有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排名第13位。
近年,合肥经开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围绕大众安徽、蔚来汽车、江淮汽车这三家车企,形成一条丰富、完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随着未来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将有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从这里“跑”出。
目前,不少中西部城市都正在大力加强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推出了极富竞争力的政策和服务。例如,合肥经开区出台《2021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对重点产业链引进龙头企业及关键配套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给予“真金白银”支持;长沙经开区推出“云金融集市平台”、线下集中融资对接等多种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有力融资服务,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发展。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中西部城市的经开区将扮演着日渐重要角色,特别是依托政策创新活、产业协同强和发展空间广等综合优势,将有望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上进一步形成集聚态势。
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467905.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