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何股票是最佳的长期投资资产?)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说如果有500万,可以不上班,靠银行利息生活下去吗?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完全可以,500万,4%的利息,一年20万的生活费,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活得相当不错。
问题是,很多人忽视了长期通胀的影响。
的确,若把场景限定为有房有车无贷款无工资的单身个体,依靠一年20万的利息收入,只要消费需求不夸张,十年以内的确可以生活得还可以;但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则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通胀形势。
众所周知,银行存款是无法有效抵御通胀的,反映存款缩水的新闻报道很多,大家感兴趣可以百度查一查。
上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属于有钱人,十万块算多了吧。假定1990年把十万块钱存银行,每年的利息用于生活开支,到了2020年,账户中还是10万块,以4%的利率算,一年利息收入只有4000块,请问这个时候,4000块还能支撑一年的基本生活吗?显然不能了。
所以,依靠银行利息来满足未来养老需求,除非本金特别大,否则多半是不靠谱的。那有没有好的替代方法呢?有的,进行股票投资。
考虑到每年需要支取固定的生活费,投资者可以选择投资上证红利指数进行投资。上证红利指数选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 50 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每年调整一次,以确保及时将高分红的股票纳入。
自2004年至今,该指数年化分红率3.93%(2019-2021年,三年的分红率分别为4.74%、5.43%和5.65%),高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同时,由于股票价格的上涨,指数本身平均每年还能额外增值6.58%,即综合年化收益达到10.51%。
假定1990年将10万元投资该指数(当时还没有指数,仅限于假定测算),每年股息全部花掉,本金复合增速为6.58%,则到了2020年,本金增值至67.65万,当年股息收入3.67万元,节俭度日依然够用。
问题来了,为什么长期来看,投资股票比银行存款更有吸引力呢?原因可以追溯至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和科技复兴。
近百年以来,在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人类社会开始超越土地资源制约,走出周而复始的马尔萨斯陷阱,开启了GDP单边上涨态势。自此之后,经济持续增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增厚,驱动股市持续增长,股票投资开始成为长期投资的法宝。
美国的西格尔教授曾做过一个统计,1802年-2003年的整整200年间,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股票收益率维持在6.5%~7%,债券的年平均实际收益率是3.5%,仅仅是股票收益率的一半。票据和其他短期货币市场资产的年实际平均收益率为2.9%,而在除去通货膨胀之后,黄金仅仅有0.1%的收益率。
也就是说,1802年投资在股票上的1美元到2003年末已经具有579485美元的购买力。若投资债券,仅仅从1美元变成1072美元。如果是黄金的话,除去通胀因素,仅仅从1美元变成1.39美元。也就是说,黄金能够跑赢通货膨胀,但也仅仅能够跑赢通货膨胀而已,并不能带来超额收益。
就中国市场而言,大家可能更信服房地产才是最佳投资资产。过去二十年,房价持续上涨,成就了房地产投资的不败神话,但其实,这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现象,长期而言,持有房地产与持有黄金没什么区别,是抗通胀的好资产,但并非是长期投资的好资产。
A股市场虽然常被投资者吐槽,但从长期持有的视角看,A股的赚钱效应丝毫不输美股,也不输给房地产。以覆盖沪深两市的万得全A指数来衡量,1994年-2020年,指数年化增幅为10.77%。这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若加上股息率,还要更高一些。只不过指数波动太大,大多数投资者因不能长期持有不赚反亏罢了。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一定要记住,考虑到长期投资过程中通货膨胀的巨大影响,从长期投资的视角看,股票才是最佳投资资产。在这个意义上,投资股票带来的短期波动不是风险,不投资股票而放任资产贬值,才是最大的风险。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本文网址:http://www.78099.cn/gulouqu/73453.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